含鐵礦物對花崗石石材的影響除了含鐵硫酸鹽礦物外,大部分的含鐵礦物都有可能存在花崗石中,屬硅酸鐵礦物的數量及分布最廣,其次是氧化鐵或硫化鐵礦物。一般含鐵礦物的顏色深暗,對花崗石的裝飾美觀價值有關鍵性的影響。
硫化鐵是花崗石遭受銹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,它在常溫常壓下易風化水解,生成氧化鐵,再進一步水化成褐鐵礦。硫化鐵分解后,有時會留下立方體黃鐵礦假象,有的溶蝕成許多孔洞。若氧化鐵溶液沿著裂隙滲透浸染,從而形成鐵質薄膜,使石材遭受污染,形成色差,降低石材裝飾效果。
花崗石中遭受破壞的第二主要原因為黑云母,片狀組織極容易沿此面剝離且易風化,風化層脫落后在石材表面形成小坑。另外,黑云母常遭水溶液作用而產生釋放Fe3+作用,而銹染其他礦物,產生嚴重銹斑。含鐵鎦石即綠泥石類礦物是花崗石遭受破壞的第三主因,它們風化后易形成土狀物,經風吹水沖后,造成石材表面產生孔洞和凹坑。
含鐵成分對石材安全的影響,石材化學成分內,含鐵成分的高低雖不完全決定石材安全性的高低,但卻是石材本身發生病變(銹斑)的主要原因,對石材安全性的影響相當大。它是所有含鐵礦物及附著在石材表面氧化鐵含鐵量的總和,一般以FeO和Fe2O3百分比(%)含量表示,因此反應不出原礦物成分中各含多少,也難以確定它抗風化的能力。前面已敘述過,不論是花崗石或大理石石材中,若內含有鐵礦物以比較穩定的含鐵矽酸鹽礦物為主,而不是硫化鐵、黑云母及鐵質薄膜,石材即具備較強之抗風化性;反之,若石材中含鐵礦物大多為不穩定的硫化鐵、黑云母等,盡管含鐵量低,石材抗風化的能力也有可能變得較差。